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38节 (第1/2页)
??按照明代朝廷规制: ??状元授修撰,榜眼、探花授编修。 ??这三个人是铁定的饭碗,没跑了。 ??但对于二甲与三甲进士而言,他们还得考一场……考试之后,选出若干优秀进士,为庶吉士,这也是翰林院的官职。 ??剩下的二甲与三甲进士,则可以授予给事、御史、主事、中书、行人、评事、太常、国子博士,这些基本上都是京官,虽然品阶很低。 ??当然,你想要上山下乡,去底下扶贫,那也是可以授予府推官、知州、知县等官。 ??换言之,只要你中了进士,最差也可以混个县长当当。 ??传胪唱名、夸官、恩荣宴、刻名于碑,授官,这些都是文官的荣耀。 ??朱允炆打心底不喜欢这种过度的荣耀,因为文官集体的荣耀太盛,便意味着武官集体的衰弱。 ??重文轻武,以文凌武,会形成一个态势,继而演变为帝国顽疾。 ??“焦用有军功,好儿。” ??“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,此岂得为好儿耶!” ??韩琦一刀下去,赫赫战将焦用的人头,便滚落在了地上。 ??只有文人才是好儿! ??这是文人主宰的宋! ??文人虽然上不了战场,杀不了敌,但文官对于武官的杀戮,那种狠厉,绝对超出了西夏铁骑! ??宋代文人的血性,很大一部分,不是因为敌人而存在的,而是因为杀大宋的武将,杀出来的。 ??朱允炆不想大明朝出现宋代这样的问题。 ??在朱允炆看来,文官与武官,便如人之双腿,少了一条腿,那就瘸了。 ??哪怕是给打一个拐杖,人也跑不快。 ??狼来了,会死。 ??可以预期,若不加干涉,任由文治昌盛三十年,等洪武一干老将、老兵都死绝了,新的武将也只能瑟瑟发抖地看着这一群手握重权的文臣。 ??朱元璋时期,五军都督府虽然与兵部平起平坐,但兵部算个啥,五军都督府是老大。 ??在消灭了北元之后,五军都督府的地位开始下降,兵部地位上升,两者达到了制衡。 ??但在明代中期,文官掌权越来越多,强者如云。反观五军都督府,上过战场,会打仗的,寥寥无几,这个时候,五军都督府算个啥,兵部是老大…… ??文盛武衰,是大忌。 ??朱允炆叹息一声,看来需要把武举制度搬出来,给武人一个重新定位。 ??明代初期,是不存在武举制度的。 ??明代武举制度,是“战神”朱祁镇设置的,估计也是害怕自己再去狩猎一次,弄点保镖护体。 ??朱允炆猜想这位战神应该不会出现了,武举制度,还得依靠自己…… ??就在朱允炆思考文武制衡,两条腿怎么走路的时候,张显宗已出淮安,乘船北上,准备前往宿州视察睢水河道。 ??此时,一阵风卷开帘子,张显宗走出船舱,来不及享受消暑的风,脸上便布满了惶恐之色。 ??天,犹如塌下,阴云密布,一道闪电尚未跑出黑云,便被吞噬。 ??闷雷如骤然敲响的战鼓,声音陡然炸开,传荡在运河之上,黄河两岸…… ??ps: ??明代的黄河河道与现在黄河河道不一样哈,特此说明下…… ??科举是封建王朝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,惊雪也看过很多历史小说,其中对于科举的描写,不过就是赶路,考场,发榜,中第,当官,这其实是不合适的。 ??科举背后,有太多的细节与规则,很多书都没有涉猎。惊雪收集了材料,研究了几天,斗胆融入至文中,将科举的规则、过程与内容基本说下。 ??但受限于史料与个人文言文水平,不足之处还请大家体谅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同的收获。 ??求下催更、月票、推荐票,惊雪谢过诸位。 ??第一百七十九章 天灾是人祸(一更) ??滚滚而动的雷声,如野兽低沉而骇人的咆哮,威慑着世间万物。 ??张显宗的目光中透着浓重的担忧。 ??船舱中的人也听到动静,纷纷走了出来。 ??户部主事宋礼、兵部郎中潘行、五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、安全局指挥同知薛夏,四人尚未问发生了什么事,便看到了如此阴沉可怖的一幕。 ??高巍深吸了一口气,道:“高某平生从未见过如此景象,黑云遮天,必是有暴雨将至,侍郎大人,我们应马上靠岸,寻找避雨之地。” ??“不能上岸!” ??张显宗与宋礼同时喊道。 ??张显宗惊讶地看了一眼宋礼,问道:“你如何看?” ??宋礼指了指黑云方向,面色凝重道:“大人,黑云蔓延遮天,其范围必是不小,一旦有暴雨降落,黄河之水必然暴涨,到时,黄河堤坝是否稳固,才是关乎大局之事。宋某提议,不去宿州,改去徐州、开封。”